百城万家经销商受益
当前位置首页 > 科技新闻 > 正文

一个塑料瓶的“奇幻之旅”

2023-11-01 06:32 来源:新华网

  新华社杭州10月31日电 题:一个塑料瓶的“奇幻之旅”

  新华社记者黄筱、林光耀

  茫茫海面上,一个塑料瓶随波漂流,它是会成为危害海洋生物生命的垃圾微塑料,还是会变成回收再利用的资源?

  30日,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公布2023年“地球卫士奖”,来自浙江的“蓝色循环”海洋塑料废弃物治理模式项目团队获得这项殊荣,他们给出的答案是——资源化利用本是海洋垃圾的废弃塑料瓶。

  傍晚退潮时分,浙江省台州市路桥区黄礁岛的海滩上出现了随海水而来的塑料瓶,身穿蓝色马甲的74岁渔民陈夏芳赶紧上前,用夹子一个个捡起来装进回收袋,戴在胸前的GPS摄像头完整地记录下捡拾的过程和位置。

  “每天来海边捡捡塑料瓶,一个月下来能挣七八百元补贴家用,挺好的。”陈夏芳说。

  陈夏芳介绍,捡来的塑料瓶会送到附近的“小蓝之家”,那里的回收价大概是2角钱一个,而在一般的垃圾回收站是3分钱一个。

  出海归来的渔民也是“小蓝之家”的常客。“我们把用过的塑料瓶、塑料袋,还有和鱼一起打捞上来的塑料瓶在船上放好,回港时带给他们。”船老大陈小华说,举手之劳既保护了海洋环境,还能增加收入。

  渔民渔嫂的回收是塑料瓶进入“奇幻之旅”的第一站,“小蓝之家”是第二站。台州市椒江区外沙“小蓝之家”负责人阮宁宁介绍,从渔船、海滩回收的塑料瓶在这里被压缩破碎之后,会被送到造粒工厂制作成塑料粒子,生产出符合国际生态环保理念的塑料产品。

  跨越约300公里,塑料瓶被送到位于湖州安吉的威立雅华菲高分子科技(浙江)有限公司,在这里,它们将被深度清洗,去除表面的胶、油等污染物,并熔融造粒。造粒后的成品塑料粒子可应用于包装材料、工业制造、服装家纺等领域。

  10月26日,工人在威立雅华菲高分子科技(浙江)有限公司造粒车间查看造粒设备状态。新华社记者林光耀 摄

  “2022年以来,我们已累计处理上千万个来自‘蓝色循环’项目的海洋塑料瓶。”威立雅华菲高分子科技(浙江)有限公司运营总监付现伟介绍,经国际认证的海洋塑料粒子,相较传统再生塑料将升值1倍以上,而以海洋塑料垃圾为原材料生产的产品则有更高的附加值。

  通过“蓝色循环”项目回收的海洋塑料制成的每个产品,都有一个专属二维码,用手机“扫一扫”就能看到它从塑料瓶到商品的全过程:收、储、运、再生、制造……不仅有文字、图片,还有视频信息,能追溯海洋塑料全生命周期。

  图为扫描“可视化海塑码”后显示的追溯信息。新华社记者林光耀 摄

  “我们把海洋塑料污染治理难题变成群众、企业共富的红利,用市场化的力量为海洋生态保护提供可持续、可复制的方案。”台州市生态环境局局长谢焕说。

  据了解,“蓝色循环”海洋塑料废弃物治理模式依托以“物联网+区块链”技术为核心的数字化平台,管理部门、群众、企业等多方参与,将海洋塑料废弃物用于高附加值产品生产。

  “我们发动了6300多名群众,10180艘船舶加入‘蓝色循环’项目。截至目前,参与治理的各类群体超过6.18万人次,共收集海洋废弃物10936吨,其中塑料废弃物2254吨,有效改善近岸海域污染。”“蓝色循环”项目发起成员之一、浙江蓝景科技有限公司联合创始人陈光辉介绍。

  此外,“蓝色循环”项目还联合230多家塑料应用企业,实现废弃塑料瓶“从海到货架”的可视化追溯,以标准的治理体系和产业链升值体系打破国际高端市场海洋塑料认证的绿色壁垒,增强塑料出口企业的环保竞争力。

  “目前,‘蓝色循环’项目正在全国推广。”浙江省生态环境厅厅长郎文荣说。

 

(责任编辑:欧云海)

友情链接:

一个塑料瓶的“奇幻之旅”

2023-11-01 06:32 来源:新华网
查看余下全文